懷孕前女生必須認真思考的五個重要問題
- Cho kin Chan
- 5月2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在我過往的輔導個案當中,有為數不少是因為懷孕前後產生的情緒、適應和關係等問題,甚至有一些是生產創傷所導致,就是當年生產時的情緒沒有好好的面對和處理,多年後身心仍受影響。
成為媽媽是一個終生決定。片面的資訊未必能讓女性作出最自主的選擇。一味鼓吹女性要生育,要組織家庭,當母親是天職的價值觀,淡化生育教養對女性的影響,不但增加女性的身心負荷,更可能釀成更多家庭悲劇。
生育當然是伴侶間共同決定的事,但是女生再下決定前,至少考慮以下幾個問題,以便評估自己是否真的想走上生育這條路。
身體不適、身形轉變
因荷爾蒙影響,懷孕時的各種身體症狀、情緒不穩,都令我們變得不像平常的自己。我在先前的一篇文章都陳列過可能出現的症狀,雖然大部分都有方法緩解,但有些卻束手無策,亦可能一直延續至產後數星期。
身形的變化亦可能令很多本身已經有身形或外貌焦慮的女性感到不適應,甚至難以忍受。
有些不幸的是,有些媽媽會在懷孕時歷經極端身體情況,例如妊娠高血壓等等,嚴重時可能要卧床。
2. 生活方式改變
懷孕後、孩子出生後,很多原有的生活習慣會改變。以我自己為例,我以前同老公每晚都會飲杯酒聊聊天。懷孕後我最大的轉變就是一年沒飲酒!一開始我都覺得沒什麼,到後期便開始懷念可以在吃牛扒時喝杯紅酒的感覺。當然,這些都是小事,酒喝多了也是不好。
孩子出生後,整個生活行程都無可避免地圍繞他。而他的情感需要和依賴很多時都令媽媽寸步難行。
有時我都會想像自己可以保留情感界線,不讓寶寶吞噬自己。然而,現實生活卻沒有想像中完美,唯有時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我。

3. 伴侶關係
很多離婚個案都會告訴我,以為生孩子後,丈夫會改變,會長大,或者會令雙方關係變好。先不論婚姻本來出現什麼矛盾,親密關係在哪裡出了差池,孩子出生的原因就是為了承擔成人的災難,哪不是對小孩很不公平嗎?
再者,生小孩本來就是夫妻該去共同決定的事情,家庭如何分工,產後照顧如何安排等等,都需要父母共同商討,沒經過共同商議,孩子出來後,只會是另一個悲劇的開始。
支援網絡
懷孕及生小孩後,媽媽都有很多時候都需要別人支援。無論平日如何獨立,如何能幹,懷孕時的身體不適,行動不便,情緒不穩,都是難以避免的事。所以,決定懷孕前,最好評估一下你的社交圈子,包括親人朋友,甚至專業人士,有誰跟你在懷孕、生孩子、教養一事上跟你理念相近,當你有困難或疑惑時較容易找到可以傾訴的對象。
當然,就算身邊沒有這樣的人,也不代表不能生育,只是可能要有更多心理準備,建立身心靈平衡的方法,令自己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都可以更大的心理彈性。
童年或原生家庭創傷
懷孕及生小孩的過程與嬰幼兒的親密相處,加上有伴侶的話,更會涉及很多有關教養的討論。原生家庭的教育少不免會對我們的觀念有所影響,加上懷孕後的生活轉變,家庭關係衝突等,可能會令童年未被治癒的創傷慢慢浮現。不但影響與寶寶的相處,更會令自己增加情緒負擔。
但每個人都有童年經歷,難道我們就不該生小孩嗎?非也非也。反而是我們要察覺自己的狀態,意識到有情緒時,用合適的方法照顧自己,甚至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結論
生育絕對是從長計議的事情,不但對寶寶、對家庭負責任,更重要的是,路是為自己而走。社會充斥著很多歌頌母親角色、美化女性生育的訊息,而我們未必有太多時間去沉澱消化, 畢竟結婚生小孩是人生最順其自然的道路。
不過,現代社會容讓我們有更多知識,更多選擇,我們在下所有重大決定之前,都應檢視自己的內心,價值觀,學習更多,建立自己的一套,行自主的道路。


留言